2025年2月碎碎记:关于AI、产品与个人成长的深度思考
本月关键词:往前走,不回头
这是我二月份的一些思考与记录,内容比较零散,但贯穿着几条主线: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AI、创业的核心逻辑,以及个人成长所需的心态与方法论。
🌊 AI 浪潮中的观察与策略
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个转变,就是习惯的变革:从传统搜索,全面转向 AI 搜索。这不仅仅是工具的改变,更是信息获取和问题解决范式的根本性迁移。
AI 产品的度量与落地
AI 产品的开发并非天马行空,很多时候,我们需要在三个核心指标之间进行权衡与取舍:
- 智能度 (Intelligence): 模型的聪明程度和能力上限。
- 成本 (Cost): API 调用、计算资源等带来的开销。
- 延迟 (Latency): 用户从发出指令到获得响应所需的时间。
Anthropic 在 AI Engineer Summit 2025 上分享的最佳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:
- 强调评估的重要性:在项目初期就明确目标、指导优化方向,并将其视为核心知识产权。
- 寻找平衡点:根据不同场景在智能度、成本和延迟之间找到最佳平衡,确定关键指标。
- 避免过早微调:优先尝试提示词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、提示缓存和检索增强(RAG)等成本更低的优化方法。
一个清晰的 AI 落地路线图 可以分为四步:
- 提示词模板库 (Prompt Library): 让 AI 快速见效,标准化输出。
- 智能体 (AI Agents): 让 AI 自动执行重复性、流程化的任务。
- AI 知识库: 让 AI 具备企业或个人的专属知识,提供更专业的答案。
- 工作流 AI 化: 将 AI 深度整合进业务系统,全面提升自动化运营的比例。
AI 时代的技术杠杆
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利用不同形式的杠杆,放大个人或团队的产出:
- 代码杠杆: 写一次代码,自动化重复任务(如 Web Scraper、自动化运营工具)。
- 产品杠杆: 做一次产品,持续获得收入(如销售 API、插件、主题模板)。
- 内容杠杆: 写一篇文章、做一个教程,可以被无限次阅读和消费。
- 汇率杠杆: 针对海外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,利用汇率差异获得更高收入。
关于 AI Agents 的一些思考
-
Agents vs Workflows:
- Agents: 非线性、非确定性的(
non-linear, non-deterministic
),每次运行结果可能不同,适合探索和复杂决策。 - Workflows: 线性、确定性的(
linear, deterministic
),路径固定,适合执行标准流程。
- Agents: 非线性、非确定性的(
-
Co-pilots: 需要人工干预的辅助增强型人工智能,是人机协作的典范。
-
下一代交互模式: 将从同步对话,演变为异步代理模式。模型可以整合来自用户反馈、内部仪表盘、其他反馈等多个来源的数据,自主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计划。
🛠️ 我的技术与工具箱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以下是我关注和收集的一些技术栈与工具。
Embedding Models
- ollama:
nomic-embed-text:latest
- bge:
Snowflake-arctic-embed2:latest
- MTEB Leaderboard:
- 更多模型信息: Embedding Models Info on Cherry AI
工作流与自动化
- 核心工具: Coze, Dify, Langflow, Automate, Pysur, Vscode
- 其他平台: Anythingllm, 腾讯 iMA, Google NotebookLM, Raycast AI, Omi.me, 豆包(播客解决方案)
全栈开发技术栈 (Next.js-based)
- Framework: Next.js 15 + React 19
- Auth: better-auth
- UI: shadcn + magic ui
- AI: Vercel AI SDK
- Email: resend
- Payment: stripe
- i18n: next-intl
- CMS: content collections
- DB+ORM: prisma (neon/supabase/...)
- Others: zod + nuqs + next safe action
🚀 创业、盈利与商业思考
矛盾冲突就是创新机会。
创业,盈利第一。
用户愿意付费的核心理由只有一个:你的产品能帮他们省时间、省钱、提高效率,或者解决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。
核心法则
- 二八法则: 投入和产出往往是不成比例的,要专注于那 20% 的关键。
- “韭菜”的共性与收割:
- 三大共性: 贪婪、焦虑、缺乏耐心。
- 三大姿势: 迎合贪婪、贩卖焦虑、速成承诺。
- Elon Musk 的五步法: 一个显著改善任何事情的简单流程。
- 质疑每一个需求。
- 删除你能删除的任何部分或过程。
- 简化和优化。
- 加快周期时间。
- 自动化。
🧠 个人成长与思维模型
如果你的执行力跟不上你的认知,那所有的认知其实都是一种精神内耗。
智慧是在找规律,聪明是在找漏洞,而愚蠢是戳破锅。
资产与筹码
- 你的筹码: 时间。
- 你的资产: 现金 + 时间。
14 个深度思考能力
- 动机: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目的是什么?这是深度思考的起点。
- 未来: 走一步看三步。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现在,去规划将要做的事情。
- 信息: 知识面越广,见识和眼界就越高,深度思考的半径也就越大。
- 沟通: 善于聆听他人的想法与建议,弥补自己的思维盲区,提升自我认知。
- 本质: 思考时不断追问“为什么”,直至弄清楚事物的本质。
- 原理: 先搞清楚事物的客观规律,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。
- 创新: 穷则变、变则通、通则久。创新意味着更大的价值。
- 要素: 事物的构成部分,结构化事物的方法,化繁为简的能力。
- 逻辑: 做事分轻重缓急、先后次序、主次关系,逻辑清晰了效率就高了。
- 关键: 做事要抓住主要矛盾、分清主次。价值优先,要事第一。
- 关系: 每个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,做事要全面思考,处理好事物间的关系。
- 细节: 细节决定成败,思考它的影响作用,可能存在的风险,做好风控措施。
- 专注: 大脑只有在“冷静”的情况下,才能发挥最大的思考效能。
- 决策: 冷静的头脑 + 积极的心态 + 先知直觉 = 精准良好的决策。
世界公认十大顶级思维
- 第一性原理思维: “不要问别人怎么做,问为什么这样做不可替代。”
- 系统思维: “局部的优化不等于整体的成功,真正的解法在系统之间的链接中。”
- 反常识思维: “大部分人错的地方,正是机会所在。”
- 概率思维: “决策的核心不是追求完美,而是接受可能性。”
- 长期主义思维: “短期的成功可能是运气,长期的赢家依赖复利和耐心。”
- 杠杆思维: “真正的高手,不靠单纯努力,而靠借力。”
- 复利思维: “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速度,而是复利。”
- 空杯思维: “最聪明的人不是知道最多,而是最容易吸收新知。”
- 深度工作思维: “你的认知飞跃来自少量但高效的专注时刻。”
- 逆向思维: “如果我失败了,问题出在哪里?从这里入手反推成功。”
一切才刚刚开始。人没有能呆着不动的选项,要么良性循环,要么恶性循环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