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碎碎记:建立系统,而非追求目标

本月关键词:AI-First

AI-First,是 AI 时代的生存法则

核心心法:建立系统,而非追求目标

“人必须追求建立系统,而不是追求实现目标。”

本月的核心思考,源于这句至理名言。我们的精力不应耗费在一次性的目标上,而应投入到构建能持续产生结果的系统之中。这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人生的叙事和思维。

核心原则

  • AI First:有问题,先问 AI。这不仅是一个技巧,更是一种思维系统,是将最强大的外部大脑作为我们认知系统的第一道关口。
  • 行动优于思考:干,比想强一万倍。现代性的诅咒是,我们之中越来越多人善于解释而不是理解,或者善于解释而不是行动。“说起来天下第一,做起来有气无力”。
  • 加速成功频率:做成事情的秘诀在于加速自己成功的频率,让成功成为一种习惯。如何加速?降低做事的阻力,从小而容易的事情做起。
  • 承担全部责任:对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,这是构建任何个人系统的基石。
  • 关注长期价值:不能产生长期被动收入的事一概不值得做。

纠结的本质:既贪心,又懦弱。 一流选择的是做事,二流是评价别人做的事,三流是评价别人的评价。我花最少时间思考的问题,就是评价别人的评价。

独立开发与创造者之路

独立开发,不是做艺术品,而是做生意。成功的关键在于理解市场,而非沉迷于自己的产品。

Indie Hacker 的失败陷阱

为什么很多 Indie Hackers 会失败?因为他们掉进了这些思维陷阱:

  1. “自己觉得有需求” → 缺乏用户反馈,闭门造车,最终只会自我感动。
  2. “我要做一个完整的产品” → 功能齐全 ≠ 用户需要。你需要的是最小可行产品(MVP)。
  3. “产品比市场更重要” → 市场 > 产品。找到愿意买单的用户才是核心。

正确的做法

  1. 先找用户:先找到买家,而不是先写代码。
  2. 先卖出去:先验证需求,再开发。
  3. 先测 MVP:而不是开发一整套大而全的系统。

Build in Public 的标准范式

Build in Public 是完全由个人带动产品品牌的增长,我称之为 "Person-led growth"。一个好的实践范式包括:

  • 分享 Small Wins
  • 分享失败的经历和感悟
  • 分享你的困惑与思考
  • 分享数据截图
  • 分享计划与新知识
  • 分享客户的评价与自己的新 Idea

AI时代的生存法则

AI 业务落地赚钱真比想象的快。我们筛选工具时,工具也在筛选我们。越往后走,AI 新人类与人机协同将进入深水区,分野会更大。

Perplexity AI CEO Aravind Srinivas 说:跟 AI 一起写代码就像当年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的搭档组合:你扮演的是乔布斯,负责提出清晰的愿景和整体布局,而你的 AI 编程助手就像是沃兹尼亚克,负责具体的实现和技术执行。

AI 应用的演进

AI 应用的重心正从纯粹的技术层面,转向满足情感与个人发展的需求。“治疗/陪伴”、“组织生活”和“寻找目标”成为前三大使用场景。用户对 AI 的认知更成熟,期待 AI 从提供信息向 Agent 实际行动转变。

AI 协作的正确姿势

  • 提供清晰的指令和背景信息(上下文)。
  • 不断追问,激活 AI 的高级注意力。
  • 使用第一性原理、批判性思维等高级理论,引导 AI 进行更深层次的创造。
  • Prompt 的第一性原理:输入是否影响输出。

本月资源与工具箱


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不上班,想富有,得自行另辟蹊径。